欧洲杯淘汰赛激战正酣,中国男篮与国际差距引人深思

欧洲杯小组赛结束,淘汰赛即将开始。德国对黑山、希腊对捷克、西班牙对立陶宛、芬兰对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对比利时、乌克兰对波兰、土耳其对法国、塞尔维亚对意大利。都是正面对抗,比小组赛更精彩。

刚刚结束的小组赛已经让篮坛为之惊叹,基德、比卢普斯、迈克布朗等NBA主教练均到场观赛,对比赛的观赏性、战术水平和身体对抗都称赞不已。

击败NBA的欧锦赛也让中国篮球受到了冲击,小组赛期间,网上曾出现过一个热门话题:“欧锦赛上,我们能战胜哪支球队?”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人会赢”。

这并非自嘲,但经过世界杯预选赛和亚洲杯的检验发现,中国男篮在与国际篮联排名百强之外的巴林队交手时,都显得有些紧张,又怎么指望能够战胜欧洲劲旅呢?

但我们确实赢了。

1986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凭借王立彬的压哨球,以112比111险胜希腊队。

1994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在落后17分的情况下强势反扑,以78比76击败西班牙队。

2000年奥运会,李楠独得25分,中国男篮以85比76击败1999年欧锦赛冠军意大利队。

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小组赛最后一轮的生死战中,以67比66战胜了两年前的世界冠军塞尔维亚队,成功晋级。

2006年世锦赛,王仕鹏打进致胜一球,帮助中国男篮78比77击败斯洛文尼亚队。

2008年奥运会欧洲杯篮球联赛强队,中国男篮以59比55战胜德国队,夺得奥运会参赛资格。

本次欧锦赛,A组第一是西班牙,B组第一、第二分别是斯洛文尼亚和德国,C组第一是希腊,D组领头羊是塞尔维亚。

哇,我们四组第一,一组第二,当时全都赢了,现在看来是不是非常“科幻”啊?

我们的祖先曾经富裕,这让我们现在的处境显得更加贫穷。

更别说欧洲顶尖强队了,2019年世界杯上战胜我们的波兰队,当时国际篮联排名25位,现在排在第13位欧洲杯篮球联赛强队,挺进欧洲杯小组赛淘汰赛,他们和中国男篮的差距……已经不是三年前的三分差了。

欧洲篮球进步了吗?还是退步了?

这两件事有可能同时发生吗?

欧洲篮球的发展,是建立在俱乐部多级别、多年龄段的联赛基础上的,比如西班牙联赛,涌现出了很多天才球员,一个俱乐部从一线队往下,都会有八到九个级别的梯队,而不同级别的梯队又会对应不同的联赛。

这样的模式让不同年龄段的球员都有相应的比赛可打,随着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比赛水平也在提高,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一步步将球技运用自如,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杯的竞争如此激烈,但球员们却能从容应对,因为他们从小就打下了基础。

欧洲篮球的训练体系,以塞尔维亚传奇教练尼科利奇的哲学为基础,强调位置模糊性理念,要求练好一切基本功,注重实际运用。

约基奇这位曾经称霸欧洲杯的NBA MVP,他的技术如此全面,都是他在少年时期练就的,比如著名的篮球反应训练。

这个训练是约基奇在挡拆中接球,教练通过手指发出指令。如果他用奇数根手指(一根、三根或五根),他就传球,如果他用偶数根手指(两根或四根),他就投篮。为了增加难度,两名助理教练分别站在两边,约基奇必须观察双方,对教练给出的数字进行加减,并迅速做出反应。

欧洲篮球的特点分为东欧和西欧,东欧的优势是篮球人才资源,西欧的优势是俱乐部体系比较发达。连接东欧和西欧篮球的桥梁就是租借制度,可以让东欧球员到西欧打球。西奇最初在斯洛文尼亚打怪练级,8岁在11岁组踢球,9岁直接升入14岁组,随后被皇马发现租借到那里,从此开启了称霸欧洲的征程。

依托阶梯式联赛,注重基本功与对抗的结合,促进人才的流动,这些推动欧洲篮球进步的动力,不正是如今中国篮球所缺乏的吗?

80年代中后期的小分快攻,90年代的前锋战术,以及进入新世纪后的移动长城欧洲杯篮球联赛强队,当初中国篮球能与欧洲劲旅抗衡,球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如今,除了“传球给周琦”“传球给周琦”这些以外,中国男篮还有什么“指令”吗?

在接受网络采访时,主教练杜锋直接指出了目前中国男篮的不足,在技术运用、身体对抗、移动投篮等方面与强队相比都存在差距。

这些差距恰恰是中国篮球向欧洲学习的障碍。

相比每逢世界锦标赛就要改变学习目标的中国足球,中国男篮的学习方向比较简单,就是美国和欧洲。事实证明,我们不适合向美国学习,我们没有那个水平的人才后备库,欧洲体系似乎更适合中国篮球,而这次欧洲杯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

然而,我们是否具备参加欧洲联赛的条件?杜教练指出的中国男篮的不足,并非联赛青训体系中各种问题的集中体现,技巧和对抗应该建立在基于联赛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而为国家队提供战斗力,而不是在国家队被“再培养”。

乔纳斯在执教中国男篮时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国家队球员回归俱乐部后,水平会大幅下降,再次加入国家队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到让教练满意的状态。教练陆明带队时,花了很多时间专注于球员的基本功,这不是国家队层面应该做的事情,但教练不得不做。

国家队的表现是联赛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中国男篮在世界杯预选赛和亚洲杯上失利,U18国青队又被韩国逆转,现在和未来都是双重打击,想要追上欧洲篮球体系谈何容易?

更实际一点,仅从国家队的表现来看,归化或许是一个能够快速取得成果的选择。

归化已经成为篮球界的一大趋势,无论球队实力如何。比如本届欧洲杯,西班牙队助攻榜首位的洛伦佐·布朗、希腊队的二把手泰勒·多西、斯洛文尼亚队的三把手、头号得分手迈克·托比都是归化球员。

斯洛文尼亚小组赛唯一一场失利是对阵波黑,约翰·罗伯逊为波黑贡献23分,他也是一名归化球员,波黑曾因资金不足险些无缘欧洲杯,比赛期间曾4人同床共枕,但还是进行了归化手术,可见大势所趋。

归化是为了提升国家队成绩,是重大比赛时采用的临时机制,没必要强行推行文化认同,和联赛建设不一样,可以给中国篮球带来启示。

我们曾经拒绝归化,一来中国男篮还保留着当时亚洲霸主的血脉,二来归化的男足最后还是没能打进世界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019年世界杯失利,无缘奥运会,给中国男篮敲响了警钟。此次亚洲杯又无缘八强,更是敲响了警钟。如果明年世界杯无缘巴黎,将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那对中国篮球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我们在世界杯争夺奥运席位的时候,跟亚洲球队比拼的就是成绩,但是现在亚洲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有归化球员,这显然提升了球队的实力,这给中国篮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归化球员、打世界杯、拿到奥运会门票或许是中国篮球的短期解决办法,虽然只是治标不治本,但以我们现在的联赛水平,标本兼治并不现实。

本文标签:欧洲杯篮球联赛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