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098字,阅读大约需要23分钟。
4岁半送去美国特训,光是培训费一年就30万……北京“球爹”圈子里流传着许多离奇故事。所谓“球爹”,是指带着孩子学球、打篮球的父亲。这里的“孩子”是指小学阶段(U12)的孩子。
第一次听到“30万”这个数字时,我先是震惊了,随后心里默默计算道:“平均每月2.5万,每周6250。”这样的开支和冰球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在篮球领域,这绝对是天文数字。
数字总是有巨大影响力的,崇尚工具理性的人会急于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划算,而另一些人则试图通过火爆的市场,看出国家篮球队振兴的端倪。然而,球爹们显然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
▶
“失败研究”
上周日早上7点40分左右,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资深篮球媒体人老陈的车就停在我面前,坐在后座的他8岁半的儿子丁丁隔着车窗跟我打招呼,飞快地挥着手,脸上挂着和老陈一样的笑容。
丁丁在2017-2018赛季CBA总决赛期间完成了篮球启蒙,今年他开始接受系统的篮球训练,如今双手上篮已经熟练,比赛经验丰富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标准篮框、小篮框、三对三、五对五都打过,平均每年打30到40场常规比赛是没有问题的。
“身体好点了吗?”我坐在副驾驶上问戴着黑框眼镜的老陈。“昨天到家后就好了。”老陈高兴地回答。
周六下午,丁丁气冲冲地离开了球场。三对三比赛,丁丁所在的球队1胜1负,无缘前三。在关键的半决赛上,丁丁和小伙伴们被对手“剃光头”。事实上,当比分0-8的时候,有的孩子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我怕他下一秒就会哭出来。
轮到丁丁进攻了,队友在弧顶传球很费劲,一直站在底线录像的老陈怒了:“丁丁,要球!要球!”丁丁慌乱地举起手,球从他头顶飞出边线,失误了。老陈更生气了:“你胡思乱想什么!去抢球!”丁丁张了张嘴,想辩解,却又好像无话可说,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他赶紧擦干眼泪,继续勤奋防守——尽管根本就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
那天下午比赛开始前,丁丁大眼睛水汪汪地向老陈举起手,一根手指尖还在流血。“小磕小碰很正常”,老陈歪着脸对我说,但他没有停下,用创可贴给儿子做了简单的处理。丁丁总是很平静,不吵不闹,也不哭不闹。
结果,这个坚强的小个子被老陈的一声吼叫“击垮”,失落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了赛后的更衣室里。
严格来说,那并不是“更衣室”,而是体育场内的一间办公室,后面摆放着几张椅子和一些运动器材。前北京男篮后卫孟伟坐在沙发扶手上,作为这支小球队的主教练例行发表讲话。丁丁满脸委屈地扭过头去,愤怒地对孟伟说:“我的技术在比赛中用不上。”
门卫是这样回答他的:“哭能解决问题吗?哭了能赢比赛吗?如果哭能赢比赛,那你就不用哭了,我去哭。输了没关系,但要知道为什么输。下次抢球的时候能不能凶悍一点,能不能把对手打晕?”
他希望孩子们赢了不要太骄傲,输了不要太气馁,赢了不要太得意,输了也不要太沮丧。说完,他站起身,伸出手,让大家做一个互相鼓励的手势。丁丁慢慢把手放在上面,用最小的声音喊了一声“加油”。离开体育场时,丁丁已经把老陈甩在后面好几米远了,他已经虚弱得连再见都说不出来了。
看得出来,这次的失败,再加上父亲的斥责,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
知名学者刘瑜近日发表演讲,引发网络热议。她感慨道:“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成功学’,却没有‘失败学’。”其实,体育才是最好的“失败学”老师。正如白岩松所说:“体育首先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取胜,然后教会他们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输掉比赛。”
老陈教丁丁打篮球的核心诉求有三点,第一点就是“挫折教育,正确面对失败”。和老陈一样,很多球爸都坚信运动,尤其是篮球,能弥补“挫折教育”这个关键环节,也坚信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
“全世界都带你去学习”
和老陈父子汇合后,我们三人直奔顺义的一座体育场,丁丁要在这里参加BIYB联赛(北京国际青少年篮球联赛)U10组季军赛和四强赛。他是队里年龄最小的孩子,但同样不可或缺。
这是一座刚刚启用不久的体育馆,有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地,几十盏吊灯的灯光打在崭新的磨砂地板上,映衬出一个个巨大的光斑,每个对角线处都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电子计分板,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场边坐满了球童家长,有的只是淡定地鼓掌,但大部分都全神贯注,比教练还要着急,恨不得抢到球给孩子打。有球童妈妈看到惊心动魄的场面,总是急得直跺脚;有球童爸爸眉头紧锁,拿着手机在球场上溜达,时不时冲儿子喊:“你躲什么?”“快跑!接球!”“抢篮板!抢篮板!”比赛中,有球童爸爸对裁判的判罚不满,在球场一角大喊:“你带小孩吗?要不要叫孩子?从后面推。”被其他球童爸爸一把抓住。
“以前我比他们还要暴躁。”老陈走过来对我说,眼睛始终没离开过手机。“这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教育孩子,也要教育自己,想要孩子改变,先改变病根。”
最终,丁丁所在的球队以35比14获胜,队员们全部获得了一枚设计精美的铜牌。丁丁在场边和老陈拍了几张照片,老陈说要把照片发给爷爷奶奶。但他小时候没有这样的待遇,他偷偷打篮球,不敢让家人知道他加入了校队,直到获得区冠军,他才胆怯地告诉父母打篮球的事情。
比赛结束后,球爸们照例聚在一起吃饭。我趁着老陈帮忙,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晚宴在离球场不远的一家“普通烤鸭店”举行,两间相邻的包间相连。教练和球爸们坐在一张桌子,球妈们和孩子们坐在另一张桌子。菜还没上来,老陈就偷偷溜到前台结账。他说,家长们经常这样做。
以孩子为纽带,球爹们建起了一个专门聊篮球、聊孩子的圈子。你会发现,很多网络论坛上的热门话题都被带到了这个已经剩下满满一桌的讨论桌上。比如,能仁商学院和清华附中哪个好?
“嫩金一家是在日本福冈(第一高中)学商业的,日本福冈是在维拉诺瓦(大学)学的,完全照搬过来的。”魁梧教练滔滔不绝地说道,“你看日本福冈的配合,他们的身体就像被铁链连在一起一样,无论怎么移动,都不会超出那个距离。”
鲍尔的父亲许先生回忆起自己陪儿子去日本训练营的经历:“他们根本不带球,全是传球和切入,跟日本足球一样。”许先生说,光是这次训练营就花了2.78万。之后,他又经香港到深圳参赛,一年下来,投入近20万。他和儿子约定,只要儿子坚持踢球,“就可以带他去世界各地学”。
他给我发来一张账单,上面列明了几项费用:日语营27800元、从头开始9280元、60节常规课程15800元……而这还只是他在同一家培训机构花的钱。
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培养一名U12球员需要多少钱?直接费用包括训练费、营养费、装备费、比赛报名费。如果要去外地比赛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还要加上高昂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这其中,训练费是“大头”。
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大趋势:非校队球员比校队球员投入更多,而且级别越高投入越多。“到了一定阶段,不投入资金就上不去,因为那时候比赛就不只是场上,还有体能、恢复、营养,任何一个跟不上,就失败了。”体育经纪人马佳——她是丁丁队友大琳的妈妈——告诉我,“现在不是几年前了,把鸡蛋往墙上撞,没破的就是冠军。”
当他们的能力超越同龄人后,培训机构的大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进行特殊训练。球爸给我举了几个例子:街球选手赵强,2小时1000-1500元/人;“花式篮球第一人”韩伟,2小时500元/人;外籍教练每小时1000元/人。
一年二十、三十万是个夸张的数字。那天我遇到的球爹们,大部分花费都在十万以下。比如丁丁的队友小齐,一年学习打篮球就花了“七八万”。再比如翠微小学的小黄,虽然周一到周五跟着校队练球,但为了强化个人技术,他爸爸还给他报了特训班,加上寒暑假的训练,总共要“四五万”。即便是圈内人脉很丰富的老陈,也要花两三万。
而这些还只是有形成本,无形的时间成本则更加难以计算。
在丁丁被老陈骂哭的那个下午,我在球场外的寒风中和全职奶爸王逸飞聊了二十多分钟。他的儿子君君和丁丁是网球好友,最近经常一起单挑。从君君上小学开始,王逸飞就辞去了保险公司的工作,照顾君君的起居,陪伴他成长。家里的经济重担就由君君的妈妈承担起来。
王逸飞不仅要做饭、接送君君上下学、辅导他做作业,每天还要陪他打2-3个小时的篮球。从下午三点半到晚上十点半,大概7个小时,王逸飞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他是学经济学的,他不止一次跟我提过一句话:机会成本。“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这里,你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他的“疯狂”还不止于此,有时甚至向学校老师请假,在上课时间带着君君去练琴。这让我想起小齐爸爸在“布衣烤鸭店”说的一句话:“别做尖子生,尖子生也会累死的。”他们是家长中的异类,但北京家长中却不是异类。
回到正题上,我问他,为了带孩子,用上全部的劳动力值得吗?
“值得。”王逸飞回答得很直白,几乎没有思考,并且继续微笑——他的笑容几乎没有停止过——说,“我们其中有一个人必须为孩子做出牺牲。不管学习成绩如何,这几年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以后想想都会是非常珍贵的回忆。孩子的妈妈很羡慕我,因为她做不到这些事。”
▶
“陪他一起就好”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集中到那家喧闹的烤鸭店。
随后,话题转到了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课的尴尬境地。“中午老师们要争抢上课,孩子们运动量不够。”“体育老师不让孩子跑1000米,校长说是对的。”“当然是对的,不然出了问题你们负责?”“体育老师的要求就六个字‘走路别扭脚’。”一位球爹的发言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就在球爹们兴致勃勃地聊天的时候,孩子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游戏,尖叫着从一楼追到三楼,再从二楼跑回包间,从椅背和墙壁的缝隙挤过去,围着餐桌追逐玩耍。不知怎么的,两个孩子开始像橄榄球运动员一样用力前倾,用力撞肩膀,谁也不肯让步,直到家长严厉制止。
丁丁喜欢和队友冲撞,但在学校里他不敢这样做,因为“撞到队友老师会举报的”。丁丁通过打篮球结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平时住在城市的不同地方,但见面时他们很亲热,会模仿NBA球员的Dab风格互相拥抱打招呼。
“我们通过打篮球认识儿时伙伴,在这里甚至有一种战友情,可以陪伴一生,这很好。”王逸飞说。很多70、80后父母,青春期的生活圈,都是以父母单位为中心,以父母工作关系为半径。家庭这个基本单位上面就是“大院”,父母同事的孩子从小就在一起玩耍,而现在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条件。
球场上的感情,正如王一飞所说,也包含着战友情谊,他们在球场上一起流过汗,甚至流过血,你为我掩护,我为你防守,这种“一起扛枪”的感情纽带,在课堂上是不存在的。
“交朋友”是大徐花20万支持孩子学篮球的三大原因之一,另外两个原因是锻炼身体和培养独立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挫折教育”,这两天我遇到的所有家长的诉求,没有超出这四类。没有一个家长的目标是职业篮球,最多是CUBA。
——也许你曾经想过送孩子去CBA,但最终还是要接受孩子的平凡,这是大多数家长都要经历的过程。
小学毕业后,学业压力陡增,王逸飞还能抽出时间带孩子打篮球吗?到时候,他或许只能面临“二选一”的困境。“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比如孩子妈妈还是希望他读书,说到底,(读书和打篮球)是不可调和的,如果他以后真的适合,再说吧。”
如果一个人是否英勇,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否进入CBA、CUBA,那么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成为“分母”,他们走的路很可能是一条没有结果的路。
“每年能来CBA打球的也就400人左右,进入CBA的概率比进清华或者北大的概率还低。”马佳说,2019年世界杯中国男篮惨败后,金字塔顶端的悲痛和金字塔底层的繁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这让她印象深刻,“孩子和家长们的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我们达不到顶峰,是不是就不能再打篮球了?我们打篮球是不是就承担了整个中国篮球队的责任?当然不是,因为篮球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老陈告诉我,“就像踢足球一样,喜欢就去踢,热爱并不代表我就必须成为世界第一,热爱就去踢。”
也就是说,家长在送孩子去打篮球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中国篮球崛起”这个宏大的命题。中国篮球崛起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动力。家长看重的不是路的终点,而是陪孩子一路走来的风景。
“对于我们来说,体育不是比赛,而是教育,那些被淘汰的人难过吗?其实,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三对三篮球赛场边,老陈指着丁丁对我说:“这个人才打不了职业,不是给中国篮球培养球员,而是给球迷培养。将来,这些孩子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就算不打篮球了,也是中国篮球最忠实的球迷。”
陪伴,是球爸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培养、相互发明、相互改变的过程。以老陈为例,在训练孩子的同时,他也培养了自己的性格,从暴躁到相对不那么暴躁,与此同时,他也在逐渐重拾对篮球的热情。
“我好久没打球了,跑不动了。”我摸着肚子说道。
老陈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有了孩子,你的激情和潜力就会被释放出来。”
他把“孩子们练体育”比喻为人生的兴奋剂,“我年过四十,生活平淡,但和孩子们一起打篮球,我会投入自己的情感。看到孩子们赢球,比看到中国篮球进入世界八强更让我开心。”
“我们这个年纪,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要照顾,趁还有力气的时候,要拼尽全力。不要等到想努力却没力气的时候,你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给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痛并快乐着一起经历。”老陈说,他把篮球当成是一种“精神需求”。
王逸飞给我讲了一件今年暑假发生的小事。
那天早上,父子俩从七点训练到九点。训练结束后,王一飞提议去附近的香山爬山。下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两人又热又累。“休息一下吧。”王一飞对军军说。但他拒绝了,“爸爸,我要练。”后来王一飞想了想,可能就是这个很感动的时刻支撑着他下去了。
我仿佛能够想象:满头大汗的父子俩就像一面镜子,孩子映出了父亲的过去,父亲映出了孩子的未来。
“现在后勤、训练什么的我都能自己搞定,还扮演父亲的角色,陪他打球、读书。以后就只能陪着他了,等他打到一定程度,不懂战术、不会讲解的时候,我就陪着他。”王一飞说,“我一开始是抱着陪伴的目的,用陪伴的结果看着他长大。”
陪伴,很少带有功利性。挺着大肚腩的老徐说,如果有一天儿子在篮球上落后了,他可以“坦然接受”。“我知道我们不是运动员世家,我看重的是孩子能通过篮球锻炼身体。”
一次次奔赴赛场的路上,一次次疲惫的训练后,有了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比如老陈最近发现,丁丁开始质疑自己教的东西,开始“不听话偷吃”,性格也在逐渐独立。老陈把这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你比你爸爸聪明”
在烤鸭店聚会结束后,老陈从顺义开车回朝阳区,约丁丁一起去围棋课看一节,经过讨价还价,丁丁获得了5分钟的宝贵观赛时间。当代小学生很忙,时间跟大人一样被切成碎片,在车上吃饭、学习,很正常。
“这是我最不紧张的一场比赛。”丁丁突然说道。
老陈分析道,“因为昨天的比赛对你的心理成长很有帮助,所以今天你敢于主动拼抢,主动去抢,虽然没有抢到,但重要的是你得抢到,总有一天你会抢到的。”
前两天老陈更新了朋友圈,说教练加大了体能训练的强度,丁丁在折返跑项目上输给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好友。老陈看着失落的儿子,心里很心疼,极力安慰他:“辛苦了丁丁。”可丁丁望着星空,缓缓说道:“你别这么说,我不是为你训练,我是为自己训练。”
“好吧,孩子,生活不容易,你比你爸爸更优秀。”老陈写道。
本文标签: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